“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变化 |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轮船招商局 |
C.创办汉阳铁厂 | D.创办京师同文馆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吕轮船公司。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 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