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A.三省六部的官员定期上朝议事 |
B.《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内容 |
C.安徽三庆班徽戏剧团进京献艺 |
| D.工匠们在作坊中制作珐琅瓷器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
|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
|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 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
| 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 |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可见当时
| A.通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 | B.通货膨胀,法币急剧增值 |
| C.通货膨胀,经济滞涨 | D.通货膨胀,美元急剧贬值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 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性质 |
|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