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
B.建立了取代奴隶制的行政区制度 |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出现和壮大 |
D.初步建立起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应是
A.阴阳五行学说 | B.大一统学说 |
C.仁政学说 | D.天人感应学说 |
据记载,赵人卓氏“用铁冶富”,秦破赵迁之于临邛,仍“即铁山鼓铸”,“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长,拟于人君”;“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据此可知
A.临邛是当时的商业都会 | B.临邛并未受到战乱影响 |
C.私营手工业者实力强大 | D.私商成为当时商人主体 |
读《汉代全国商业都会统计表》(数据源自《史记·货殖列传》,除长安外)这表明当时
都会 |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湖北 |
江苏 |
广东 |
数目 |
7 |
2 |
2 |
2 |
2 |
1 |
1 |
1 |
①黄河流域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区域
②南方的商业发展不如北方
③商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关中地区是商贾活动的中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 、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B.体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
C.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营方式 |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