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①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②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上面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选自庄周《逍遥游》)
(乙)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谏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枋而止抢:触、碰
B.仍设法盗 弭:消除
C.凡再典贡部 再典:再次主持
D.黄中构疾构疾:生病、犯病

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及第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迁谪”来表示升官。
C.金陵,就是指现在的南京。古时南京,又称建业、建康、江宁、白下、应天等;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下列对乙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吕端出朝镇守襄阳,然后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唐传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人,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太史公曰: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
【注】毂:gǔ 车轮的中心部分。阃:kūn 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 彀:gòu 张满弓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官率将,李牧善:友善 B.中尉及郡国车士主:主要
C.是以兵破士北:败北 D.独无处乎?间:私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冯唐“不偏不党”的一组是( 3分)()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唐具以实对 ③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④鄙人不知忌讳 ⑤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⑥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A.② ④ ⑥ B.① ③ ⑤ C.① ② ⑤ ⑥ D.② ③ ④ 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冯唐敢于直言,曾当众让文帝难堪过。
B.冯唐侍奉过文帝、景帝、武帝,九十余岁才罢官不做。
C.冯唐据理陈辞,终于让文帝赦免了魏尚。
D.冯唐以孝著名,为人正直,不偏不党。

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学过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②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小娥传
(唐)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
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某不能辨。”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余曰:“‘车①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②,‘门’中有‘东’③,乃‘兰’④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牓子,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车”的繁体字为“車”。②“门”的繁体字为“門”③“东”的繁体字为“東”④“兰”的繁体字为“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妙果寺尼净悟之室依:依靠,托身
B.我十二字谜语示:给……看
C.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冤屈
D.时浔阳太守张公,娥节行善:赞许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谢小娥“智勇”的一组是( )
①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②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
③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④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⑤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
⑥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同船做生意时被强盗杀害,并且被抢走全部金银绸缎,谢小娥跳入江中后才得以幸免。
B.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遇害后托梦给谢小娥,用谜语的形式告诉她凶手的名字,但小娥自己解不出谜底,不知道谁是凶手。
C.女扮男装的谢小娥,利用做雇工的机会到处寻找凶手,在偶然应招雇工时找到了谋害自己父亲的凶手。
D.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后才下手,先杀死杀父仇人,继而擒获杀夫仇人,这些都表现出谢小娥的机智、缜密、勇敢。

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2)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容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母永安县君李氏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
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假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 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鹤氅衣,支九节筇 ,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 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本题考查学生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茹:吃
B.皆竞献状秀:开花
C.鹤氅衣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接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 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其中
不如 善遇之州司临门,急星火
C.可挈尊罍 D.今以‘看松’名庵

与嬴不助五国也今其智反不能及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