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心,
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
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D.实行联邦制度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 B.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
C.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 D.君主制度的衰亡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
C.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