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码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
①高山草甸带②冰碛和地衣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针叶林带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此图自然带分布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图6),距离市中心约5千米,规划控制区约5.4平方千米。位于浦东的规划控制区域内有众多工厂企业和近万户居民。位于浦西的规划控制区域内大约有十余家工厂企业,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在世博会场馆建设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和构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并改造成船舶工业博物馆、商业博物馆和能源博物馆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黄浦江滨水地区进行了规划设计,黄浦江沿岸将逐步改造成为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并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的核心。
材料二:上海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地区将基本建成以地铁、地下道路、地下人行公共步道、地下停车设施为主的地下交通系统。地铁将承担60%以上的城市客运交通。2010年3月又完成国内首条贯通苏州河两岸的双层双向汽车专用地下通道工程,以减轻外滩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材料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1世纪正在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下表是1995年到2005年日本在海外长期居住者人数前十位城市表(表3)。长期居住者主要包括民间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近年来,日本人在中国的长期居住者人数显著增加,2005年在上海的日本人数量增长比北京更快。
(1)依据材料一,简析上海世博会选址和建设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上海大力发展地下交通系统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请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中选择适当词语,用两行以内文字表述日本的海外长期居住者在上海人数增长快的原因,并在选用的词语(最少选四个)下划线。
备选词语:银行 工厂 人口 发展 撤退 腹地 金融危机 城市开发 中枢管理职能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简析①海区不利于航运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3)分析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优势。
读关于城市化的框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A.环境质量下降 | B.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C.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 D.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
E.发展交通、兴建住宅F.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G.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H.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绿化建设
I.进行城市的合理规划
(2)从上图中看出,城市化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污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读中国地图回答
(1)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因为这里的人口密度比较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也比较高。
(2)从地形上看,我国城市主要在地势第____级阶梯上,因为这里地形以、________为主;从气候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等降水量线以______(填方向)地区。
(3)石家庄与太原相比,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就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除都是________中心外,自然地理条件中的和________相差很大。
(4)上海与武汉都沿河而设市,但两者也有区别,上海在处,武汉在处。
(5)利用河流入海口沿海发展起来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除上海外,还有、________。因沿海港口具有极为方便的海运条件而发展起来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
读某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上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右图中的______曲线对应。
(2)一个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上图中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________国家。而右图中另一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国家。
(3)上图中E—F反映了______现象,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