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华盛顿邮报》经过民意测验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他指挥的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征至欧洲,立下赫赫战功 |
B.他是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政权的奠基人 |
C.他的西征打破壁垒,为西方开辟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也使中国走向世界 |
D.他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 |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
C.第三世界的合作原则 | D.求同存异的方针 |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