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董仲舒 |
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这里的“小康”和“闷雷”分别是指()
A.经济发展与稳定、抗日战争 |
B.政治民主与团结、国共内战 |
C.社会进步与平等、北伐战争 |
D.生活幸福与安康、十年文革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 D.百团大战 |
“《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A.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
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
D.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
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曾这样描述一场战争:“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 B.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20世纪20年代,《民国日报》在《本报今年第一句话》中说:“中国应该有一个主义明确的革命党。国民党经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全力创造,现在已是这样一个主义光明壁垒整严的党了。我们当然希望国民都能积极加入本党,但并不愿强制国人,非为国民党党员不可。如果有一个一样能建设新中国的党,我们未尝不认彼做良友。”这表明()
A.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 B.国民党确立了联俄政策 |
C.国民党确立了扶助农工政策 | D.国民党具有联共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