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评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
| B.没有冲击斯大林体制,只具有消极作用 |
| C.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
| D.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改革成效不大 |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率先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人是( )
| A.勃列日涅夫 | B.斯大林 | C.戈尔巴乔夫 | D.赫鲁晓夫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东盟大事年表
| 1967年 |
东盟成立,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 |
| 1971年 |
签订《东南亚中立化宣言》 |
| 1976年 |
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
| 1984年 |
文莱加入东盟 |
| 1992年 |
决定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
| 1995~ 1999年 |
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 |
| 1995年 |
签订《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
| 1997年 |
首次举行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 2001~ 2002年 |
分别与中国、日本达成一致,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
| 2002年 |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
——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与会的45个成员国和地区领导人围绕着“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国际经济的金融形势、饮食安全、救灾合作、国际和地区形势、可持续发展、加强不同文明对话等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的重要的共识。这说明在开放的世界中( )
| A.亚欧国家已能左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
| B.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
| C.亚欧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潜在大市场 |
| D.发展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