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6题。
梅尧臣
梅尧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薄,钱惟演留西京,特磋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日:“凡诗,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襄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馆阁,受召,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恢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列传二0二》)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读学士询从子也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 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   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由是知名于时       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初未为人所知。           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         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为至也。
②大臣屡荐宜在馆阁。
③贤士大夫多从之游。
④恢嘲刺讥托于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    (    )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            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   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惟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   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 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   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至何且死吾攻赵,旦暮且下
B.即召除为丞相史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C.乃反取酒张坐饮良乃入,具告沛公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骚者,犹离忧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2)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业数往来兵间数:多次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绳:约束
C.庄宗顾元行钦曰顾:回头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过:经过

下列各组加点的 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而成庄宗之业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庄宗以语侵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之:不能有一言之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 促耕织,使庄宗最后成就霸业。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庄宗,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释】 ①滂滂——流荡貌。②雪——擦试。③恤——忧虑。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去:前往
B.使贤者常守之守:拥有
C.吾君方将被蓑笠被:同“披”
D.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迭:相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将去斯而之何杳不知其所之也
B.公雪涕而顾晏子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而立乎畎亩之中以吾一日长乎尔
D.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焉用亡郑以陪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景公登牛山北望,看到自己国都而感伤,两位宠臣也跟着落泪,晏子却“独笑于旁”。
B.晏子告诫景公:假如古代君主长生不死,您也只能是一介农夫,怎能做上国君呢?
C.晏子认为:国君更替,代代相传是一件正常的事,为此而感伤流泪,是不仁的表现。
D.结尾处的“景公之罚”使短文中的几个形象更加鲜明:臣,可谓忠臣;君,可谓贤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释】 ①滂滂——流荡貌。②雪——擦试。③恤——忧虑。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去:前往
B.使贤者常守之守:拥有
C.吾君方将被蓑笠被:同“披”
D.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迭:相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将去斯而之何杳不知其所之也
B.公雪涕而顾晏子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而立乎畎亩之中以吾一日长乎尔
D.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焉用亡郑以陪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景公登牛山北望,看到自己国都而感伤,两位宠臣也跟着落泪,晏子却“独笑于旁”。
B.晏子告诫景公:假如古代君主长生不死,您也只能是一介农夫,怎能做上国君呢?
C.晏子认为:国君更替,代代相传是一件正常的事,为此而感伤流泪,是不仁的表现。
D.结尾处的“景公之罚”使短文中的几个形象更加鲜明:臣,可谓忠臣;君,可谓贤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古直传
明•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克冲使海国。主王员外存敬,存敬亦出使。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 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乡人坐事者坐事:因事犯罪
B.旅食三十年,无僮仆旅食:寄食
C.阅月,忽辞去曰阅月:过了一个月
D.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闻人:了解人

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①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②日玩弄为儿戏
③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④此亦功名事业也
⑤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⑥安能矻矻操朱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古直这一人物形象,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待。
B.在作者的笔下,通过王古直自己的言行,我们看到了一位个性倔强、蔑视官势,有时又直率得像个孩子的人物形象。
C.王古直视仕途爵禄如草芥,视优厚的俸禄如枷锁,“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是一个与当时封建潮流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
D.从王古直身上,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虽然这一追求还是很朦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在所传的人物身上所寄托的这种理想。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译文:
(2)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 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