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包产到户”的实施 |
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 B.考试选拔 | C.地方推荐 | D.皇帝任免 |
四川省松藩县川主寺镇的元宝山顶立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而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 |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
“每个人的土地都是从全体人民那里租来的,如果这种制度建立起来,那土地的界限都会消灭,那时就是自由土地和自由劳动了。”以上材料出于( )
A.《和平法令》 |
B.《告工人、士兵、农民书》 |
C.《土地法令》 |
D.《四月提纲》 |
近代某条约规定:“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使五四运动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因素是( )
A.它使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B.它直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它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北伐战争顺利进行 |
D.它推动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