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5分)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开始了奇迹般的建设事业……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成就史无前例,也许只有以色列可以与之相比拟。这一成就得益于毛泽东打下的基础。
——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
(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概括毛泽东时代为今天的成就打下了哪些基础。(7分)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并开始融入全球化经济的浪潮。2007年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此次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美双方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政策措施、强化贸易诚信、加强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加强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处于怎样的地位?如果你是中方代表,在中美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和对话中,你将遵循怎样的原则?(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B.工业革命后的晚清政府
C.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    D.赫鲁晓夫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是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都必将发生的历史过程。从这一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

A.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B.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