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狂欢节”。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据此回答问题:
1、几千年来无论时代的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家人团聚,交流亲情,回首过去,筹划未来,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春节的各种形式,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分展示和发掘这种节日文化内涵,传播其中的和睦、和顺、和美的理念,有利于( )
①重温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④摆脱传统束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面方面发生了变化②主次矛盾发生了转化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谚语与漫画寓意相同的是
①对牛弹琴②画龙点睛
③好钢要用在刀刃上④抓西瓜,丢芝麻
⑤千头万绪抓根本
⑥抓住典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⑤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这些名言共同主张的是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
C.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可见
A.人们不要过分认真地去分析什么是好事或坏事 |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
D.各人所站的立场不同和各人的需求不同,对好事和坏事的标准就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