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适与野情惬”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诗歌以“云外一声鸡”收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元]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①。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①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冻”字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鲤”前冠以“南来”二字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雪春雪
(唐·韩愈)(唐·刘方平)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注释:①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隐含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雪本无情,但韩诗中却说白雪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下列诗句描绘雪与其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一尺中庭白玉尘 C.燕山雪花大如席 D.已惊岩下雪如尘

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