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仁” | B.“礼” | C.“德” | D.“孝” |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
|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
|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 A.②③④① | B.②④③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
|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
|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
|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