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仁” | B.“礼” | C.“德” | D.“孝”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 |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美国 |
C.第③段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
D.第④段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以下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
“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这里的“竞争技巧”主要指()
A.积极开展黑奴贸易 | B.造船技术和航运业 |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 D.进行“海盗式劫掠” |
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
数量(艘)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