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
材料二 :图:5-15-5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关于铁路问题的主张,说明其原因。
(2)从20世纪初起,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反映了中国人救亡图存、走向近代化的强烈愿望。简要说明20世纪头三十年内发生在沪宁杭地区的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重要积极影响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示字母中,唐朝后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A是 ,鸦片战争后,首先开放的口岸之一E是 。抗日战争中,1937年国民政府在这一地区组织的会战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G处设立的对外开放区是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2)改革主要针对哪些问题展开?结果如何?
(3)从中我们应得出哪些启示?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达25万多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自二战以来一直受世界关注,海啸事件更引起世界援助,世界各国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请回答: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曾
出现过三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概述这三次经济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及代表性国家。
(2)归纳总结上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3)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上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的原因是什么?
(4)海啸发生后,许多国家对受灾国进行援助,中国政府也以极大热情援助受灾国,并发动人民为灾民募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表1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名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法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增长率% |
6.7 |
5.6 |
5.3 |
2.9 |
9,6 |
3.5 |
表2 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情况
年份 |
项目(%) |
欧共体十国 |
美国 |
日本 |
1973~1979年 |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
2.·5 |
2.6 |
3.5 |
1979~1984年 |
同上 |
0.9 |
2.1 |
4.2 |
1979~1982年 |
消费物价上升率 |
9.5 |
7.8 |
4.4 |
表3 20世纪9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
国名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法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增长率% |
5.5 |
1.8 |
2.6 |
0.5 |
5.6 |
0.9 |
请回答:
(1)依据上面各表,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2)出现上述总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各表,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有什么差异。这反映了什么规律?导致了什么后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这一趋势在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就已显示出来。读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
(1)以上四幅图是指哪些国家?它们在二战结束后的20多年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20世纪60年代,以上四国经济都得到迅速稳定发展,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③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有何趋势?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观察下面的图片或者漫画:
图1秦朝“焚书坑儒”图2清朝“文字狱”
据此回答:
(1)试从产生背景、方式及影响等方面比较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清朝前期的“文字狱”。
(2)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项措施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