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结束若干年后,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思伯爵致函英驻华公使包令说: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这里,大臣“失望”的原因应该不包括 ( )
A.鸦片贸易的受阻 | B.自然经济的状态 |
C.洋务运动的兴起 | D.太平天国的抵制 |
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却告诉我们“新经济政策其实并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 请问“如此沉重的任务”指的是( )
A.苏联正在进行利用市场的尝试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C.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请认真观察1894---1897年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率示意图,请问该示意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应该是( )
A.中日战争从根本上冲击了英国侵华利益 |
B.英国此时显然对清朝经济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够 |
C.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有所下降 |
D.洋务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 |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尽管不断的下降,但是他们仍然是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尽管不断的上升,但是他们仍然是低收入国家,以下对材料中所述的经济现象合理的解读是( )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反映 |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
D.低收入国家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取得的重大成果 |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选择新政,治标不治本,能摆脱经济危机,但并不能避免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也是迅速的增加,各种因素综合之下德国选择了建立法西斯专政,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却非常迅速的降低,对此种社会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目的就是解决失业问题 |
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所以失业人数当然会迅速的降低 |
C.希特勒很可能瞒报了失业人数,进行了欺骗性宣传 |
D.建立法西斯专政其实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 |
克伦威尔时代颁布《航海条例》,明确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而到了1854年英国却废除掉了这一条例,请回答“废除掉了这一条例”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工业革命已经促进了自由贸易 | B.议会改革已经完善了民主政治 |
C.英国已经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 D.贸易中心已经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