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卢梭此话的含义是
| A.倡导“君权神授” | B.君主应该享受一定的特权 |
| C.否定“君权”的存在 | D.“君权”来源于人民的“契约” |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A.④①②③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②①④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 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
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
|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
|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 D.进一步促进了三大洲的商品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