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匹兹堡峰会于2009年9月25日落下帷幕。该会议是继2008年11月25日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次华盛顿峰会会议和2009年4月的二十国集团第二次金融伦敦峰之后第三次金融峰会。国家主席胡锦涛三次出席峰会并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关系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福祉的大事。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
材料二: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使上海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路,并肩负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上海又一次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下面是时任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2010年上海世博讲坛》上的一段演讲:
2002年12月3日我们上海申博成功了,我们一回到房间电话就响了,法国一位电视记者,从巴黎打电话打到我们这里,他要做实况采访,一开始说你们很好啊,拿到了世博会,然后就问了一个问题,他说2008年奥运会你们中国人拿去了,2010年世博会你们也拿去了,怎么好东西都给你们中国人拿去了?一听他这个问题,我就有点火气了,我说你怎么就看这么几年,08年奥运会,10年世博会我们都有了。你怎么不看过去100年?奥运会从1896年第一次,100多年中国人没有过;世博会从1851年开始,中国什么都没有啊?100年中国人什么都没有,你们谁替中国人说过一句公道话?100年之后中国拿到了,是中国人奋斗的结果。中国人要是还被人踩在脚底下,你说还能办世博会吗?不可能的,首先要站起来,中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能办世博会吗?……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G20峰会的背景和胡锦涛的讲话体现了国际社会的那些知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能“站起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指导方针。某乡政府接到上级有关部门指示:为加快水产养殖步伐,每村新开挖养鱼池塘不得少于10公顷。但该乡政府认为,本乡地势高,往年常旱,不适宜挖田养鱼。该乡政府又根据近两年市场对棉花、蔬菜的需求渐增的趋势,最后决定:改粮食、大豆、花生立体种植为粮食、棉花、蔬菜立体种植,全面拓宽浚深生产河道。当年旱情严重,新开挖修好的生产河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种植粮、棉、蔬菜的经济效益提高了。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乡决策的正确性。
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用唯物论的有关理论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等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科学发展之路。
(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一: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一份提案称,若中国不在6个月内让人民币升值,美国就可能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的报复措施。将汇率问题政治化并向中国施压,这是美国的“老手法”。
材料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开宗明义地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坚定不移”回答了国际社会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谋求发展问题上的疑惑。这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最庄严的承诺,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最直接的表述,也是对“中国威胁论”最有力的驳斥。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美国的观点进行评述。
(2)根据上述结论,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海啸,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沿岸国家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向受灾国提供了紧急援助,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材料二: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东南部,造成美国人员伤亡成千上万,财产损失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中国政府向美国飓风灾区人民提供500万美元救灾援助,并另提供一批救灾急需物资。中方就救灾事宜同美方保持密切联系,与国际社会一道支持美国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结合材料,说说中国积极参与对受灾国援助反映的政治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