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遍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1)怎样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
(2)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资本论》第1卷第65、67、207、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实质、产生的根源及矛盾表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瓜分的?

据《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财政必须鼎力相助。眼下紧迫的是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拿到基本生活费和养老金,尤其是对那些特困企业、困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应有倾斜政策。
(1)材料中反映出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