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行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所谓“欧洲联盟”。
材料二 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有进步的加强和扩大。
材料四 8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二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大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8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的事实表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形成的最强有力推动者是什么? 这一趋势的本质是什么?
(3)请简分析上述两种趋势闯的相互关系,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第二种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秦统一东方六国后,不仅把其它六国原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统统废除,一律采取秦的制度和体制,……(自秦以后)每一个王朝统一全国后,都建立起全国一体的集权体制,在全国实行的制度和体制方面,追求整齐划一。
——((“一国两制”下关于国家统一观念的新变化》
材料三:邓小平在谈到香港台湾问题时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留。”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到2007年4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全球排行第8位。香港失业率降到五年来最低,根据世界各国各地区2006年GDP总量的排名,香港在世界排名第34;人均26961美元,世界排名第15。
——2007年6月6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在“纪念特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香港高效廉洁的管理、健全的法治、成功的市场经济对于内地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内地从香港学习到不少好的经验。相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前苏联,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成功,香港的贡献是很大的。
——《“一国两制”下关于国家统一观念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并同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概略回答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统一观是什么?
(3)邓小平提出解决统一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其前提是什么?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其与中国古代的统一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异风雨,与欧洲进行有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扑不灭的政策。”
——华盛顿告别辞
材料二“坦率地说,如果不是以恶制恶而是耐心地与之抗争,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威胁、暴力和伤害一类问题。”
——甘地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的什么外交政策?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中甘地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它对当时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这种思想主张在当今解决国际问题方面有何现实意义?
(3)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什么方针政策?进入21世纪,我国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又有何举措?
(19分)消费文化决定于经济发展,也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居民生活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食”消费,20世纪末,“食”消费开始让位于“衣住行”,并且“衣食住行”的档次和质量也在提高。
——2002-11-08中华网新闻中心
材料三 高盛集团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消费奢侈品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经历了多年的消费压抑后,近十几年来,中国人的消费热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但从一开始,我们的消费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就夹杂异化的“基因”即炫耀性消费——通过购买一些商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从别人的赞扬和嫉妒中,得到虚荣的满足。
在发达国家,人们用于奢侈品消费的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左右。而在中国,一些人敢把40%的收入花在购买奢侈品上。很多人的自身财富甚至不足以支撑奢侈品的消费。
——2011年04月08日 22:50经济观察报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
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二 1848年,马克恩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封建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材料三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材料四 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李贽的哪些观点?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西方资产阶级为实现“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进行了哪些活动?
(3)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
(4)最早成功实践材料四的是什么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获得自由的保障是什么?
材料一今天的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段,自公元制59年西汉设置西域督护府,划入版图,开始进行有效管辖。西汉政府在这里驻兵屯田,在各重要关隘路口建有城垒亭燧,还用汉字发布政府文告。近年来,在新疆各地考古发掘中发现许多汉代铁制农具和一些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还有原产内地的杏核、桃核等农作物。另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说:“驰(传递)命走驿(驿站),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来往)于塞下。”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摘编自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
依据材料,分析汉朝政府管理丝绸之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