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
汉武帝时,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A.郡县制 | B.推恩令 |
C.中外朝制度 | D.察举制 |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B.实行郡国并行制 |
C.推行三公九卿制 | D.推广行省制度 |
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
《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宗法分封制下西周社会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
③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