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传播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责任内阁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失败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C.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D.工业文明冲击中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