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扬州刺史对其行使的权力是
| A.行政权 | B.监察权 | C.军事权 | D.经济权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B.“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
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史实 |
推论 |
|
| A |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
| B |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
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
| C |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 |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 |
| D |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