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
|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
|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
|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
|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
|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
|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
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这正反映了
| 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
| 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
|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
|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
|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
| C.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
|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