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2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查雯《中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2)西方和苏联两种工业化模式各是如何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原料等问题的?(2分)
(3)当时中国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前两种工业化相比,当时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环境怎样?(2分)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为加快建设工业化国家,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4分)
(4)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伟大理论成果?(2分)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历来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影响,历代王朝都强调轻徭薄赋,追求德行,以此来标榜自身统治的合理性。
——胡适《人权论集》
材料二:1811年英国爆发席卷全国的反机器运动……引起当局的极大震动,导致大规模的军事镇压。次年,英国通过更为严厉的保护机器法令,宣称任何破坏机器的行为都将以死刑论处。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材料三: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中哪些关注民生的例子。“追求德行,以此来标榜自身统治的合理性。”跟哪种学说有关联?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爆发反机器运动的原因?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兴起了哪些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思想?
(3)经济大萧条爆发后,围绕大量失业的公民群体,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缓解社会矛盾。为什么会遭到富人的反对?新政对战后西欧产生哪些影响?(8分)
世界近现代文化篇:
1、从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探现代欧洲人大精神世界: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如果我们不了解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便不能很好地理解现代西方人的政治思想。
请对照前后阐述进行合理扼要的回答。
比较项 |
文艺复兴(14~17世纪) |
宗教改革(16世纪) |
启蒙运动 |
社会背景 |
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
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
① |
核心内容 |
主张人文主义,一人权反神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性”为中心来观察问题。 |
② |
反封建,依据人的“理性”来思索和判断世间事物, 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教权注意,还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一套政治构想。 |
形式 |
③ |
披着宗教外衣,以宗教端形式出现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
资产阶级直接鲜明地表明出自己反封建的立场。 |
影响 |
④ |
⑤ |
不仅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产生拉深远的影响。 |
2、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看中国:
在过去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和人造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计算机网络已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至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至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展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所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研投入的10倍以上。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到20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运用你的知识判断,电话、电报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仔细研读,材料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结合这一主题谈谈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中国近现代文化篇:鲁迅写《狂人日记》
1918年,钱玄同到鲁迅住的绍兴会馆去找他。当时鲁迅在教育部任佥事,空闲时间每天在抄古碑。钱玄同问他抄了有什么用,;鲁迅说没有什么用。钱劝他做点文章。鲁迅说:“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动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钱玄同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终于答应他做文章,写成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鲁迅写《狂人日记》的目的是什么?
(2)请结合史实说明民国初期如鲁迅般的进步知识分子对民主革命的前景十分希望,陷入苦闷与彷徨之中的原因是什么?
(3)当时文化界的哪一事件促使鲁迅处于冰结状态的热情又重燃起?
中国近代革命篇:
1、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发展历程:
①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在广州提议创建兴中会时,提出该会宗旨“驱除鞑虏,恢复华夏”。
②1903年孙中山在香港创立兴中会时,会员入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③1903年孙中山在希炉建立中华革命军,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词。1905年孙中山建议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与时俱进,“天下为公”的一生,请将孙先生在1893~1905年间提出的革命口号、革命纲领作一比较,说明他的革命思想是如何不断发展进步的?
2、从国歌看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
①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国歌歌词是: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②1919年北洋政府将上古舜禅让给禹是时唱的《卿云歌》作为国歌,歌词是:
“卿云灿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从这两首国歌的歌词,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届政府有什么特点?(请各用两三句话写下你的认识)
思想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11月,国家主席李先念对法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这是中法1964年建交后,我国领导人首次以国家主席的名义对法国进行的一次正式访问。
会谈结束后,密特朗总统陪同中国贵宾步入宴会大厅。密特朗总统在宴会上发表了友好热情的讲话。他赞扬了法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两国灿烂的、互相借鉴的思想文化,高度评价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而建立的业绩。他说:“今天,法国在本土迎接中国国家元首,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追述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事实之后,他继续说,早年法国数位学者访华,给我们带来的中国形象可以概括为:智慧、持重和和谐,这给伏尔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起了促进作用;而法国大革命又为本世纪初贵国青年提供了灵感的思想源泉,使他们投身于坚忍不拔的长期斗争,最终创造了今日的中国。
——据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周觉《李先念主席访法花絮》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法两国文化“互相借签”。密待朗总统对中法两国的关系有怎样的展望?
材料二 1870—1900年铁路网
年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
210 372 617 760 |
105 169 224 284 |
93 175 331 402 |
8 16 34 60 |
2 5 9 20 |
2 8 19 24 |
(单位:千公里)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
24 36 49 68 |
45.5 68.8 94.2 118.2 |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2)根据表2简要分析1870—l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3所呈现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当爱因斯坦在纽约萨朗那克湖边从《纽约时报》的一位青年记者那里知道了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消息时,感到极度震惊。作为推动美国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将几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
——据《超越2012》,李华平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爱因斯坦。根据这一评价,举出具有其中之一点评价的两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