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宋代王庭硅《二月二日出郊》描写了城里人出郊踏青所看到的春景风光,充满赞美之词。
②古往今来,春游有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春、寻春和探春。
③春游风俗,历史悠久。
④晚唐李商隐则以《二月二日》描写了成都踏青节盛况:“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⑤据典籍记载,春游远于春秋时期就已形成,以后代代相传,盛而不衰。
⑥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记述了春日里到郊外踏青春游之事。
答:
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画,以芽为主体,描绘发芽的过程,抒写发芽的心情。
要求:1.以心理独白的方式;2.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3.想象合理,立意突出;4.不少于200字。
以“这一刻,如此_______”为题,横线上填上一个表心情的词语,写一段文字,至少要用一种修辞,着重突出横线上的词语,12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包身工》一文中,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包身工生活、工作的场景。请运用这种手法,以“教室里”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采用点面结合手法,并且要有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法,描写要生动、具体。(2)写出教室里特有的气氛(3)不少于200字。
以下文字是一篇写滕王阁散文的结尾段,请你为作者续完。(15分)
瑰玮绝特的滕王阁啊,你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不仅让我陶醉,更引发我对你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内涵的遐想……
要求:(1)内容必须紧扣主题,由滕王阁引发联想;(2)运用第二人称;(3)运用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4)不少于2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地才是。可是,(1)。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给的补偿价格非常低,基本上是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农民没有谈判资格和能力。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2)?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产权不明晰。没有谁有足够动力和能力保护土地。第二,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原理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