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说“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的人是()

A.美国的亨利·福特 B.英国的斯蒂芬孙
C.德国的西门子 D.比利时的格拉姆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同年,一位非洲的国王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最终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迫使侵略者在和约上签字。这里的“敌人”是指()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