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
C.中共十六大 | D.中共十五大 |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 是()
A.民族主义 | B.政治民主化 |
C.社会主义 | D.经济全球化 |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 兼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A.主张全盘西化 |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