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C.梭伦 | D.彼特拉克 |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③④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主张实施“大一统”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全面抗战开始 |
C.太平洋战争爆发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