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
某同学在校运会上参加了1000米跑的比赛,试问该同学在比赛过程中,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体积比是(注:只考虑以糖类为能源物质)
A.等于1 | B.大于1 | C.小于1 | D.不确定 |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中对自变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液 |
B.检验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 |
C.检验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酶或不同底物 |
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温度 |
如图所示,图1、2分别是测得的三种大豆酯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达60℃时酶1的空间结构已被破坏 |
B.三种酶相比,酶1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 |
C.由图2可知,酶1、酶3的最适pH相同 |
D.酶2在温度为30℃,pH为6.0时活性最强 |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32-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32-需求量最小 |
C.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Mg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Mg2+ |
D.图2中A点,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是受能量供应的限制 |
下列有关质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吸水膨胀时,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说明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
B.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
C.动物细胞质膜中除了以上成分还有胆固醇,该物质的存在有助于体现膜的“柔性” |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主动转运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