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政治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宫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材料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材料四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党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音风。主席台600平米,设座300个。……人民大会堂南部人大办公楼包括33个会议厅,分别以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命名。各个会议厅均按地方特色装饰布置。
请回答:
(1)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 请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哪些冲击和挑战?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西方不仅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结构、军事组织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而且还塑造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交往方式,在推进人类迈向工业文明、实现世界现代化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自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逐渐取得了对非西方世界在力量、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全面优势。
——金灿荣《告别西方中心主义》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巨头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决定世界形势的最高级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其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判。美国希望前苏联早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减少日军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向罗斯福提出:把中国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租借中国旅顺港;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外蒙古独立。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由于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各国开始兴起对“中国模式”的赞赏。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有众多学者也纷纷建言,提出了诸如“两国集团”、“中美国(chimerica)”、“中美共治”等理念和主张。对此,中国政府有着清晰的认知。温家宝总理在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多角度分析“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成为国际体系的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本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请回答:
(1)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什么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3)从国内国际方面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益薄,财力日益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了能得到贤才,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秦王嬴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