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 B.恢复工业生产 | C.调整农业政策 | D.实行以工代赈 |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
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