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
|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
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机遇是
| A.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 |
| B.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发表 |
| C.领导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
| D.参与并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
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
|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
|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
|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
B.外国商品滞销 |
| C.清政府的抵制 |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