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 C.社会主义制度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 A.都是进步思想 |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
| C.都具有民主色彩 |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
|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主要在于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天理”所在 |
| C.“灭私欲” | 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 A.心即理也 |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
| 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 D.理是万物本原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