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N2和O2的反应: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某同学为控制污染,对该反应进行研究。

⑴右图表示在T1T2两种不同温度下,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过程中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反应N2(g)+O2(g)2NO(g)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⑵20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与5mol O2,达到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2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若开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N2与O2均为1 mol,则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     
⑶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有含Pd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写出上述变化中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保护水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右下图均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甲池中为500mL含某一溶质的蓝色溶液,乙池中为500mL稀硫酸,闭合K1,断开K2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6.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C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甲池电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甲池电解后溶液的c(H+)为,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其质量为g。(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4)请你设计实验确定甲池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酸根离子,要求:提出两种可能的假设,分别写出论证这两种假设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①假设一:
②假设二:
(5)若再将K1断开,闭合K2,灵敏电流计中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理由是什么?

如右图所示,A、B、C三个装置中的三个烧杯分别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

A(左Zn右Cu) B(左C右Pt) C(左Zn右Cu)
(1)、A、B、C三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 (填标号,下同),属于电解池的是____________。
(2)、A池中Zn是_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下同),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Cu是_____极, 发生_____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池中C是_____极,发生_____反应,电极反应为;Pt是_____极,发生______反应,电极反应为。B池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4) C池中Zn是_____极,发生______反应,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Cu是极, 发生反应, 电极反应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浓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从H+、Cu2+、Na+、Ag+ NO3-、SO42-、Cl- 七种离子中恰当地组成电解质,按下列要求进行电解:
(1)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减少,水质量不变,进行电解,则可采用的电解质是

(2)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不变,水质量减少,进行电解,则可采用的电解质是

(3)以碳棒为阳极,铁棒为阴极,使电解质和水质量都减少,电解后生成碱和氢气,则电解质为
(4)以碳棒为阳极,铁棒为阴极,使电解质和水质量都减少,电解后生成酸和氧气,,则电解质为

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CuO粉末测定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C中试剂是稀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D
(2)装置C的作用是
(3)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
(4)“①加热反应管E”和“②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填序号)。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5)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其处理方法是
(6)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②E管和CuO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Cu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
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Cu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计算式1:Ar(Cu)=;计算式2:Ar(Cu )=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①~⑥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有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3)步骤⑤中所使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该小组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