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 C.气温的日变化 | D.大气的热力运动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下图)。这种防冻风扇安装在6米多高的铁杆顶上,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
| A.距离地面6~10米存在逆温层 | 
| B.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高 | 
| C.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 
| D.夜间为阴天,地面冷却弱 | 
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 A.8月 22时 | B.8月 13时 | 
| C.1月 22时 | D.1月 13时 | 
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 B.海陆分布、地形 | 
|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 D.地形、洋流 |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读我国2014年1月13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 
| B.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 
| C.陡崖绝对高度可能为850米 | 
| D.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 
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
| A.偏南风雨雪、降温 | B.偏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 C.偏北风雨雪、降温 | D.偏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