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A.信仰即可得救 | B.教皇权力至上 |
C.《圣经》权威下降 | D.教会从属于国家 |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
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
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实质上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
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内容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 |
B.允许自由贸易 |
C.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D.实行工资级别制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主要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