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下表)。对此番新景象评价正确的是()

外国语学校
工业技术学校
近代军事学校
科举制度
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等
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直隶武备学堂等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
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张之洞)


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
③奉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
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德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的材料多达26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担任过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
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
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

下列史实与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A.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成新书写材料——蔡侯纸是中国最早的纸
B.《韩非子》中提到过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出现指南仪器
C.东晋的《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东晋时中国进入热兵器时代
D.元代王祯用转轮排字盘印成100部《旌德县志》——中国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

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