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马丁·路德 | D.贵族 |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礼的成立 |
C.“二月革命”的爆发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
史学家陈超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