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下列四幅图:

请回答:(6分)
(1)哪些是汉族的?哪些是游牧民族的?(2分)
(2)简述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有哪些影响?(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文化的差异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
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
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涵?
(2)根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优秀成份?这些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为例,说明当时我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七十余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原因。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读上图,图中这两大科技成果分别产生于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上图发明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 500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