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其( )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B.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
| C.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
| D.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
《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
| 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
|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 |
| C.罗斯福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 |
| 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
| A.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
|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
| C.英国和中国 |
|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④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
|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