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

A.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英国和中国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载,从1948到1950年,“中共党员从约280万人增至580万人”。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吸引了众多青年 B.控制区扩大需要管理人才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 D.全国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

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