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0%以上即69个是在90年代以后建立的。导致“区域经济圈”在90年代以后大量建立的政治因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 B.中国改革开放 |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D.多极格局加强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自由放任 |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 D.仿效计划经济 |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唐代发明了曲辕犁 |
唐代农村中普遍使用曲辕犁 |
B |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C |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 |
专业设置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 B.整体史观 | C.革命史观 | D.唯物史观 |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