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血型都是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阳性,其他两个是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阳性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利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
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随机设置酸性、中性、碱性三个梯度进行实验 |
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种子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短时间内比停止前高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菜细胞虽具有叶绿素,但是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B.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C.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
D.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到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I-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I、Ⅳ |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某小组获得一雌雄异株植株的突变体,其突变性状是由此植株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欲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实验如下: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Q,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
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
C.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
D.若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