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之所以能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主要是由于( )
| A.正确认识了革命的对象 |
| B.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 |
| C.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
| D.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纲领进行了总结和批判 |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 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
|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 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
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辐辏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
|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
|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
|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
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
|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
|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