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
|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
.如图所示,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 |
| 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
|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
| 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 |
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 A.牛尊的制度材料上 | B.牛尊的腿上 |
| C.牛尊的鼻子上 | D.牛尊的背部 |
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
| 项目 时间 |
工业总产值 |
农业总产值 |
人均收入 |
| 1965年 |
2400多万元 |
5亿元 |
一 |
| 1995年 |
5.35亿元 |
23.3亿元 |
817元 |
对上述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
④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关,具有爱国性质 |
| B.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