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拥有一个报酬优厚的、有保障的劳动岗位,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没有什么特权的人都能享受社会保障。然而,来自国外的日益加剧的竞争似乎正在危害这些成就,从德国经济中掠走生产和劳动岗位。”对这段话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 A.作者认为德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
| B.作者认为德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
| C.作者担心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难以维持 |
| D.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危害 |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
|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
|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
|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 A.①③ | B.②④ |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14高考真题)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
|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