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97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然后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了人胰岛素,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上述基因操作中,由①→②过程所用的基因“剪刀”是        ;由③→④过程的实现是通过与①→②过程相同的           切割的结果;由④→⑤过程需要         连成重组DNA分子;由⑥→ ⑦过程是通过细胞的         实现的。
(2)不同生物间基因可以“移植”成功的基础是DNA的         结构。大肠杆菌可以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说明它们和人类作用一套              ,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
(3)形成的重组DNA分子是否真正转移到了受体细胞,必须对受体细胞进行检测。
请根据下面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探究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合成的抗菌类别。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能用作运载体。
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1 mL蒸馏水、青霉素、四环素液,并使之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燃烧用来灭菌,并在酒精灯火焰旁取种,然后对三个培养皿接种。
第三步:培养。将接种后的三个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 h。
预期结果分析:
①设置1号的目的是              ,出现的现象是                。
②若3号不存活,1、2号存活则                                       。
③若2号不存活,1、3号存活则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此外,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证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内的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它成为具有
特性的细胞。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2)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期。化疗还常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你推测它可能干扰的合成。
(3)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倍增时间约为一年,而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却十分迅速。血管生成速度快,这对于癌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4)除了不抽烟、不酗酒外,请再写出一点防治癌症的建议:

下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题中如有“[ ]”,请在其中写出结构的标号,横线上写有关内容):
(1)图中动植物细胞都具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
(2)若图中的A细胞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则④细胞核内的(填写一结构名称)被破坏,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向该细胞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则放射性同位素在细胞器中的出现顺序依次为(填图中的数字)

(3)制作红茶的关键过程是“将细胞揉破”,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与酚类接触,底物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从而使茶叶变褐色, 上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填序号)。制作绿茶(茶叶为绿色)过程中有热锅炒作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4)图B所示细胞形成的组织不是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为什么?_

将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 g/mL蔗糖溶液和0.5 g/m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称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1)在A、B、C中,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__;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是
__________;在0.5 g/mL尿素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
(2)ab段的下降速度较ae段的快,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段的细胞体积变化为__________;cd段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0.5 g/mL。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__,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的特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