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状况,呈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朝代年号 |
公元 |
每人平均亩数(亩) |
| 清康熙二十年 |
1673年 |
27.92 |
| 清乾隆十八年 |
1753年 |
6.89 |
| 清乾隆三十一年 |
1766年 |
3.56 |
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
c.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A.周王的兄弟一辈 |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
|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 D.先代贵族、功臣、王族子弟 |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B. 中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C. 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 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是
①“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
②“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却并未对此作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
③“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④“就像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而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人们依旧具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
| B.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D.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①策划“南北议和”
②伪装“中立”
③准备武装干涉
④孤立临时政府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